2024欧洲杯买球-手机版ios/安卓

我国医药行业将出现并购高潮

发布日期:2002-07-19 浏览次数:539

我国医药行业将出现并购高潮

前不久,金陵药业第一大股东南京金陵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与南京医药第一大股东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组建南京医药产业(集团)公司,拉开了国内医药行业大规模重组的序幕。

制药企业多而散,生产能力过剩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青霉素及β-内酰胺药物和维生素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并非制药强国。我国现有制药企业6700多家,大型企业只有314家,多数为中小型企业,造成生产成本高,规模效益差,缺乏科研开发能力过剩,供不应求的品种寥寥无几。

创新能力不足
从国外一些著名制药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作为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研发投入至少要占上年销售利润总额的10%—15%,而中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一般不超过3%,导致我国生产的西药品有99%是仿制产品,出口产品也以中低档原料药为主,制剂产品占出口额的10%。
医药工业是高投入、高收益的产业。以GW(葛兰素—威康)公司为例,1995年其全年药品净销售额达125.7亿美元,比我国整个医药工业6000家制药企业1997年全年的销售总额还多;GW每年用于科技开发的经费占净销额的13%以上,也就是16亿美元,而我国整个医药工业在这方面的投入几年来始终在总销售额的0.5%左右徘徊,也就是7亿元人民币,又分散于数千家企业,重复使用,效率过低,浪费很大。对比来看,我国医药行业形势极不乐观。

进口药品份额不断提高
一些发达国家的制药商和药品经销商通过向我国直接出口药品、独资办厂、合资控股等方式,“进军”我国医药市场,有的已经站稳脚跟,正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市场。进口药品在我国医药市场所占份额由1993年的11%上升到1997年的40%左右,而随着关税的降低和WTO加入的临近,进口药品品种和数量还将增加,所占市场份额将可能达到70%。国外的研究报告也有相似的结论:“如果政府不干预,中国的医药市场将在5年内完全被国际医药大公司操纵。”
尽管进口药品弥补了我国某些药品在品种或数量上的不足,三资企业为我国医药工业增加了新的生产增长点,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检测仪器、技术和产品,加快了我国医药产业的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等。但是,随着进口药品在我国医药市场所占份额迅速扩大,必然给我国医药产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极为严峻的挑战。此外,随着国内医药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加入WTO的临近,药品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逐步实施到位,特别是世纪之交呈现出的国际制药行业间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医药产业面临重大调整。

兼并重组将出现高潮
医药产业行业集中度已出现提高趋势,在全国几万家医药工商企业中,排名前60位的企业1999年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33%,利润占全行业的69.5%。据今年1-6月份统计,医药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增长了20%,而产成品资金占用下降2.1%,出现了近年来首次生产增长、库存下降的难得景象。其中,列入国家520家重点企业的25家实现利润占全行业的35%,华药、东药、哈医药、石药、天津医药集团、片仔癀集团、江中集团、太极集团、敖东集团、吉林制药等十大集团的产销率均超过10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有1000多家医药企业仍在亏损中挣扎,而且,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两极分化将日趋明显。
近年来世界医药行业中并购频频发生,许多发达国家企业通过跨国兼并、相互持股、技术相互转让,共同开拓市场,从而实现在新的世界经济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可以预料,近两年我国医药行业的兼并重组将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一大批类似哈药集团、新华鲁抗集团、南京金陵集团等巨型的、有竞争力的集团公司将出现,而一大批小的、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将被挤出制药行业。




我国医药行业将出现并购高潮

前不久,金陵药业第一大股东南京金陵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与南京医药第一大股东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组建南京医药产业(集团)公司,拉开了国内医药行业大规模重组的序幕。

制药企业多而散,生产能力过剩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青霉素及β-内酰胺药物和维生素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并非制药强国。我国现有制药企业6700多家,大型企业只有314家,多数为中小型企业,造成生产成本高,规模效益差,缺乏科研开发能力过剩,供不应求的品种寥寥无几。

创新能力不足
从国外一些著名制药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作为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研发投入至少要占上年销售利润总额的10%—15%,而中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一般不超过3%,导致我国生产的西药品有99%是仿制产品,出口产品也以中低档原料药为主,制剂产品占出口额的10%。
医药工业是高投入、高收益的产业。以GW(葛兰素—威康)公司为例,1995年其全年药品净销售额达125.7亿美元,比我国整个医药工业6000家制药企业1997年全年的销售总额还多;GW每年用于科技开发的经费占净销额的13%以上,也就是16亿美元,而我国整个医药工业在这方面的投入几年来始终在总销售额的0.5%左右徘徊,也就是7亿元人民币,又分散于数千家企业,重复使用,效率过低,浪费很大。对比来看,我国医药行业形势极不乐观。

进口药品份额不断提高
一些发达国家的制药商和药品经销商通过向我国直接出口药品、独资办厂、合资控股等方式,“进军”我国医药市场,有的已经站稳脚跟,正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市场。进口药品在我国医药市场所占份额由1993年的11%上升到1997年的40%左右,而随着关税的降低和WTO加入的临近,进口药品品种和数量还将增加,所占市场份额将可能达到70%。国外的研究报告也有相似的结论:“如果政府不干预,中国的医药市场将在5年内完全被国际医药大公司操纵。”
尽管进口药品弥补了我国某些药品在品种或数量上的不足,三资企业为我国医药工业增加了新的生产增长点,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检测仪器、技术和产品,加快了我国医药产业的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等。但是,随着进口药品在我国医药市场所占份额迅速扩大,必然给我国医药产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极为严峻的挑战。此外,随着国内医药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加入WTO的临近,药品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逐步实施到位,特别是世纪之交呈现出的国际制药行业间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医药产业面临重大调整。

兼并重组将出现高潮
医药产业行业集中度已出现提高趋势,在全国几万家医药工商企业中,排名前60位的企业1999年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33%,利润占全行业的69.5%。据今年1-6月份统计,医药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增长了20%,而产成品资金占用下降2.1%,出现了近年来首次生产增长、库存下降的难得景象。其中,列入国家520家重点企业的25家实现利润占全行业的35%,华药、东药、哈医药、石药、天津医药集团、片仔癀集团、江中集团、太极集团、敖东集团、吉林制药等十大集团的产销率均超过10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有1000多家医药企业仍在亏损中挣扎,而且,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两极分化将日趋明显。
近年来世界医药行业中并购频频发生,许多发达国家企业通过跨国兼并、相互持股、技术相互转让,共同开拓市场,从而实现在新的世界经济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可以预料,近两年我国医药行业的兼并重组将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一大批类似哈药集团、新华鲁抗集团、南京金陵集团等巨型的、有竞争力的集团公司将出现,而一大批小的、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将被挤出制药行业。




XML 地图